document.write('
')
圖為四川大學第二輪“雙一流”建設推進大會。四川大學供圖
人民網成都3月20日電 (王波)近日,四川大學召開第二輪“雙一流”建設推進大會,大會全面總結了該校首輪“雙一流”建設取得的成果和成功經驗,系統部署了該校新一輪“雙一流”工作,提出建設14個一流學科(群)和一批超前部署學科目標。大會還舉行了“兩學院一中心”揭牌儀式。
據介紹,在教育部首輪“雙一流”建設成效評價中,四川大學整體發展水平總體情況獲評“顯著”,在“雙一流”建設高校中位列第一檔。在新一輪“雙一流”建設中,該校將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新發展格局,堅定正確方向、堅持立德樹人、堅持特色一流,服務國家急需,保持戰略定力,著力推進“五大建設任務”和“五大改革任務”,以“五大先導計劃”為引領,重點建設馬克思主義與當代中國、中國語言文學與中華文化全球傳播、區域歷史與邊疆民族、數學與信息科學技術、化學與綠色化工、先進高分子為特色的材料科學與工程、深地巖體力學與地下水利工程、先進輕工技術與環境保護、誘導組織再生主導的生物醫學工程、以生物治療為主導的前沿基礎醫學與創新藥物學、以精準醫療為導向的臨床醫學、口腔醫學、全生命周期健康與疾病的精準護理學、管理科學與國家治理14個一流學科(群)以及一批超前部署學科,帶動該校學科建設水平整體提升,全面推動該校世界一流大學建設。
會上,四川大學黨委書記王建國為第二輪“雙一流”建設一流學科(群)首席科學家、超前部署學科首席科學家頒發聘書,校長李言榮與他們簽訂學科建設目標責任書。
大會還舉行了新工科建設高端論壇,特別邀請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信息科學部原主任柴天佑院士、國際認知科學聯合會原主席陳霖院士、清華大學賀克斌院士和四川大學謝和平院士分別作了題為《工業智能發展方向》《新一代人工智能的核心基礎科學問題:認知和計算的關系》《雙碳行動:機遇挑戰與科技支撐》《碳中和——技術為王:CCUS與零碳排放能源新技術》的主旨學術報告。
此外,在會上,王建國、李言榮以及參會院士、杰出教授共同為該校新成立的碳中和未來技術學院、智能科學與技術學院、智能交叉技術研究中心揭牌。
據介紹,新成立的碳中和未來技術學院由郝吉明院士擔任名譽院長,石碧院士擔任院長,謝和平院士擔任學術委員會主任。該學院將聚焦碳中和未來技術領域,突破碳中和關鍵技術,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國內一流水平的碳中和未來技術學院,為我國碳中和事業發展培養創新拔尖人才。該學院以院士為引領的國家級人才隊伍為基礎,著力打造具有川大特色的碳中和課程體系,努力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同時,重點依托國家煙氣脫硫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新能源與低碳研究院兩大科研平臺,充分匯聚和發揮四川大學環境、材料、輕工、水利、電氣、生態學、化工等相關學科的多學科交叉特色和優勢,開展高水平科學研究,為我國碳中和事業做出貢獻。
新成立的智能科學與技術學院由知名院士擔任學術委員會主任,柴天佑院士、陳霖院士、戴瓊海院士、北京應用物理與計算數學研究所江松院士擔任建設咨詢專家,呂建成教授擔任院長,同時,章毅教授擔任新成立的智能交叉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該學院將重點聚焦萬物互聯和萬物智能,在人工智能領域相關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礎上,以計算機學院為支撐,以智能科學與技術為主攻方向,充分匯聚和發揮四川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數學、控制科學與工程、臨床醫學等相關學科的多學科交叉特色和優勢,著力培養交叉復合人才、建設一流師資隊伍、產出重大研究成果,快速推動該校在智能領域的理論研究、技術、應用突破發展。
(責編:李強強、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