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晚,被稱為AI“四小龍””(其他三家為商湯科技、依圖科技與云從科技)之一的曠視科技正式向香港聯交所提交招股書,高盛、摩根大通和花旗為聯席保薦人。
成立8年,曠視科技歷經9輪融資,共計96億元人民幣。有報道稱,目前曠視科技估值已達到了113.9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800億元。此次上市擬募資10億美元。
市場人士認為,作為一級市場AI獨角獸明星代表的曠視申請IPO,或將開啟中國AI創業公司二級市場上市融資之路。
“天才”創業者
曠視科技成立于2011年,最初英文名是Face++,寓意公司專注于圖像計算、人臉識別技術。
曠視科技真正走入更多人視野是因為支付寶的刷臉認證支付。
2015年3月,德國漢諾威電子展開幕式上,馬云用刷臉支付買了一枚面值20 歐元的漢諾威電子展紀念郵票,而為支付寶提供這項技術支持的,正是曠視科技。也因為這一層合作,阿里系成為曠視科技第一大機構股東方。
曠視科技贏得認可,與創始人及核心團隊的強大背景密不可分。
公司三位聯合創始人印奇、唐文斌、楊沐,是計算機領域的少年天才。三人是清華大學師兄弟關系,平均年齡只有31歲,圖靈獎唯一華人得主姚期智是他們的授業恩師,目前也擔任了曠視的首席顧問。目前印奇擔任公司CEO,唐文斌擔任CTO,楊沐擔任高級副總裁。
曠視科技首席科學家孫劍曾擔任微軟亞洲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是AI領域全球最權威的科學家之一。招股書披露,截至2019年6月30日曠視科技共有2349名員工,其中研發人員1432 人,占公司總員工的61%,均由孫劍領導。
曠視科技稱自己是“世界級的人工智能公司”,其核心競爭力深度學習技術以及人才團隊的國際影響力都體現了這一點。公司表示,自2017年初以來,公司在多項國際人工智能頂級競賽中累計攬獲22個項目的世界冠軍,在多個計算器視覺項目中表現突出。2017年和2019年,公司躋身《麻省理工科技評論》 最新發布的“50大最聰明公司”榜單。
半年虧損52億元
作為AI四小龍中第一家申報上市的公司,曠視的盈利能力備受矚目。
招股書顯示,2016、2017、2018年,曠視收入分別為0.68億、3.13億、14.3億,復合年增長率高達359%;2019年上半年公司收入達9.49億元,同比增長達210%。
不過,公司持續虧損且幅度不斷擴大,2016、2017、2018以及2019年上半年,公司期內虧損分別達到3.42億、7.58億、33.5億、52億元。
相比營收的高速增長,2019年上半年巨虧52億元更引起市場熱議。
曠視在招股書中解釋,虧損增加原因主要是由于優先股的公允價值變動以及對研發的持續投入。
研發投入比較好理解。曠視在招股書中提到,全球AI行業競爭十分激烈。要想維持技術領先地位、吸引稀缺的AI人才,必須依靠龐大的研發支出。2016、2017、2018及2019年上半年,曠視研發支出分別為7800萬元、2億元、6.1億元、4.7億元,分別占當期收入的115%、66%、43%以及49%。
“優先股的公允價值變動”是一種會計處理方式,此前也出現在小米集團、美團點評的上市財報中。
這種會計處理一般出現在新經濟公司。隨著這些公司發展、估值提高,優先股對應的公允價值會產生了大量增值,因為股東沒有退出,這部分賬面“浮盈”在IPO之前在會計上被計為公司對股東的負債,IPO后優先股轉為普通股,這部分負債會轉變劃分進所有者權益當中。
撇除管理層認為不能反映經營表現的項目影響,曠視科技給出的經調整后的凈利潤/虧損為:2016年凈虧損0.92億元,2017年凈虧損1.42億元,2018年實現盈利,凈利潤為0.32億元,2019年上半年保持盈利,凈利潤為0.33億元。
不過,公司在2016、2017、2018及2019年上半年分別獲得了0.02億元、0.63億元、0.92億元及0.45億元的政府補助,如果扣除政府補助,報告期內仍未實現盈利。
同時,招股書還顯示,報告期公司的經營活動所用現金凈額均為負數:2016年、2017年、2018年及2019年上半年,分別為負的1.13億元、1.51億元、7.19億元及6.75億元。經營現金流為負與高額應收賬款相對應,招股書披露,截至2019年6月30日,曠視科技貿易應收款項及應收票據高達15.44億元。
阿里系第一大股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