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write('
')
在武漢方艙醫院的“戰疫前線”為患者拍片,通過5G網絡將遠程影像傳輸回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后方,由專家進行閱片,給出診斷,并進行臨床評估,拿出治療意見。它讓沈陽——武漢1800公里的距離不再遙遠,為迅速診斷、治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提供了新的方式。3月5日,記者來到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放射科探秘。
1800公里外調閱CT影像
3月5日,中國醫大一院放射科副主任黎庶在位于該院門診二樓的放射科閱片室內調閱CT影像。
2月28日,中國醫大一院放射科在心胸學組抽調4名副高級職稱以上人員,成立了以放射科副主任黎庶教授為首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影像專家團隊,每天安排團隊人員通過云智能平臺,調閱遠在武漢洪山體育館方艙醫院車載CT通過5G上傳的CT影像,完成武漢方艙醫院所有車載CT的影像會診和報告工作,確保報告的及時性和準確性,以幫助前線醫生順利完成治療工作。
前方影像可以第一時間診斷
“云智能平臺提供給我們CT圖像,實現了云存儲功能,同時也實現了遠程對前方圖像的診斷和報告的回報功能。前線做的所有CT圖像,我們可以第一時間及時給出診斷,判斷病情?!崩枋硎?。
與此同時,遼寧新型冠狀病毒診治專家組組長、中國醫大一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王瑋教授團隊也通過云智能平臺,結合方艙醫院發回的患者檢查信息,對患者病情進行評估,對是否達到出院的影像學標準給出建議。通過云智能平臺,專家們不僅給出了影像學診斷,還對病情變化進行了影像學評估,前方與后方實現“智慧聯通”,從而使方艙醫院患者的診療過程更加完善,也更加科學、準確,大大提升了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遼寧地區)的醫療質量。
最多每天需要看6000多個影像斷面
這種模式于2月28日首次運行以來,駐守武漢方艙醫院的遼寧省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與中國醫大一院本部銜接良好,影像傳輸順暢,放射診斷和臨床評估有序進行。截至3月3日,累計完成150余名患者的放射診斷和臨床評估工作?!白疃嗟臅r候每天為60多名患者進行閱片,而每名患者至少需要拍100多個斷面,那每天就需要看6000多個斷面?!?/p>
黎庶教授介紹,遼寧省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車載CT所有的影像在云端都可以查看,每個患者的片子下載用時大概1-2分鐘,全部都是超清圖像,和查看自己醫院做的CT影像沒什么區別。中國醫大一院作為國家級區域醫療中心,在派出醫療隊馳援湖北的基礎上,一直通過“智慧互通”的方式為抗疫一線工作提供幫助,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的救治工作做出不懈努力。
上一篇:新疆醫科大學新校區一期工程落成